携程不悔改


在中国近10年的互联网历史中,爆发过数次惨烈的“团战”——美团、大众点评、拉手、窝窝等参与的千团大战,滴滴、快的、优步等主导的网约车大战,以携程、去哪儿、艺龙、途牛等为主的OTA(在线旅行社)大战,以及最近的ofo、摩拜、小蓝、小鸣等之间的共享单车大战。


战场领域不同,但斗争的主旋律高度雷同,无外乎烧钱、补贴、融资、合并等关键词,从最开始时的百花齐放演变为“一家独大”。


而且最后的大boss们,如今或多或少都遭遇过各种负面危机,携程也不例外。


最近,一直饱受诟病的携程再陷舆论漩涡,甚至被打上“全民公敌”的标签。一路走来,携程的捆绑销售、高价退改签、大数据杀熟等做法,被包括作家蒋方舟、演员韩雪、大V王志安等在内的消费者,愤怒声讨!


然而,作为OTA领域的第一高玩,市值200亿美金的携程总是给人以不在乎的态度,更容易点燃大众的怒火!


1.


不妨先回顾下携程近几年的表现。


早在2015年12月5日,知名青年作家、时任《新周刊》副主编蒋方舟便在微博发文,公开曝光其在携程预订机票时的遭遇:她通过携程预订了一张东京飞北京的3016元机票,结果不仅一直没提供票号,而且只能提供1645元的可报销发票。此外,蒋方舟还查到了携程不提供票号的原因——这是一张联程票,后面还有一段自己根本不会去的行程。



坐拥770万粉丝的蒋方舟公开投诉携程,就像是打开了携程的负面缺口,在她的微博之下,迅速聚集了大批网友,每个人开启了对“携程往事”的控诉与吐槽。


自此,携程机票预订业务的各种猫腻与套路,快速公诸于众,除了蒋方舟遇到的无法全额报销发票、偷偷预订联程机票外,携程客服推脱责任、高价退改签费用、甩锅给供应商也是集中曝光的槽点。


与此同时,携程上的酒店预订猫腻也被网友扒出!


微博网友@特立独行的猪写道:“今年7月朋友通过携程预订加拿大酒店成功,确认信息和订单号都有,结果9月29 日到达酒店,居然被告知没有预订。当时室外已经是零下的温度。好在酒店协调了4间房挤着住下了,回来就携程自己提出的‘到店无房赔偿一晚房款 ’交涉时,被告知所谓到店无房是每个人都没有住的才行!”


连酒店方面的人员,也站出来打携程的脸。自称在酒店前台工作的@蜡笔天气晴表示:“我是酒店前台,酒店前台表示很多携程的客人拿着订单号过来。我们却没有收到过诸如此类的订单信息。这种情况在节假日房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经常发生。导致我们一直要像客人道歉还要给他们腾出房间。携程有这样那样的理由。”


刚刚于2015年10月与去哪儿完成合并的携程,或许志得意满地认为“从此OTA无战事”,面对近万条投诉,并未进行严谨的调查,而是继续甩锅供应商,并且打算以私底下道歉的条件要求蒋方舟删除微博,却被蒋果断拒绝。


然而,你不得不佩服“垄断”给企业带来的惯性优势,更多的消费者已习惯了携程的便利,当得知有人被它套路过时,也不过是一边在网络上附和着骂两句,一边抱着侥幸心理继续点开携程的APP。


因此,携程的业务并未因此受到实质性的影响,蒋方舟的投诉事件最终也不了了之。


2.


当有些小伎俩造成的损失并未引起大部分民众的重视和反感,还给企业带来不菲的利润时,它就会堂而皇之地成为企业常态化的经营措施。


毕竟逐利是企业天性,更何况垄断行业的龙头企业!


所以,2017年4月和国庆期间,一篇名为《一年100亿?揭秘“携程”坑人“陷阱”》的文章两度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时,你会发现:携程不但未曾收敛,还变本加厉迭代出新的坑爹妙招——默认捆绑保险、酒店优惠券、接送机、VIP休息室等各种费用。


不久,因为捆绑销售,携程还与明星韩雪共同上了微博热搜!



原来,2017年10月9日,韩雪发布了长微博控诉携程。除了明星的身份,韩雪还是携程平台上超过99%用户的“天外飞仙”级资深用户,曾多次发现并手动取消携程的捆绑销售、酒店订单被转卖、海外地接严重违法违规等问题,可恶的是,屡屡投诉却只等来一句弱弱的抱歉,忍无可忍之下怒而奉劝大家:携程在手,看清楚再走。



你以为携程的恶心就这个程度?图样图森破!


早在2017年4月携程网被曝出“搭售事件”时,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对携程启动了调查,而且当年5月携程网发布了《关于中国消费者协会所调查票务相关问题的整改报告》,报告中携程大方承认了存在问题,向消费者道歉,还开出了开通退订通道等4项整改措施。


如你所见,携程的整改措施发布不到5个月,10月份就爆出了相同的问题!这不是打携程自己的脸,这TM是赤裸裸地打中消协的脸,打那些信了携程的消费者的脸!


一句话,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中消协也只是用来敷衍的,更何况消费者!


3.


对待国家相关部门敢于祭出如此敷衍的态度,携程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NO1了!但,令人震惊的是,携程的牛B不止于此,他们还敢与消委会正面硬刚!


今年2月份,深圳市民王女士在携程花费48422元,预订了一个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旅程,接着朋友突然生病,王女士在下订单不到20分钟后,就打电话给携程,希望取消订单;


结果,携程客服回应称,“所订机票已经出票,不予取消;如果要取消,需收取2人共计18524元的机票费作为退票费。”但是,王女士在航空公司官网上并未查询到机票出票信息,而且从航空公司得知,每张机票退票费为6415元,而携程却要收取每张9262元,多收了42%的票价!


更让王女士不满的是,在沟通期间,携程客服和投诉专员不但不解决问题,且态度傲慢恶劣,甚至直接挂断电话。万般无奈,王女士只好向深圳消委会投诉。


3月8日,深圳市消委会联合福田区消委会在做了相关调查后,向携程深圳公司发出监督函并进行约谈。


高潮就在于,携程的回复函中,对消委会提出的三个问题,一连给出“我司不存在相关问题”的全盘否定!



或许深圳消委会也一连懵逼:证据确凿之下,携程哪来的勇气敢打政府部门的脸?!梁静茹么?


随后消委会直接祭出“大招”,专门针对携程召开讨论会,邀请人大代表、消费者、律师、专家共同探讨携程的问题。


这其中,与会律师从法律层面给出了携程侵权的铁锤!



深圳消委会对傲慢不可一世的携程提出了严厉批评,将督促携程公司对信息不透明、催促引诱消费等不良营商手法进行全面地整改,对退票价格高于买票价格等不可理解、不公平、不合理的做法进行纠正。


真正让携程胆战心惊的是,消委会表态“一定要管到底”,同相关行政机关磋商“是否要(对携程)开展行政执法行动”。


民众的舆论和政府部门执法带来的双重压力下,3月30日,携程CEO孙洁终于携高管认错了。


仔细回顾这次事件,你或许会与我一样胆寒:


去年底,有一篇评论文章指责《王者荣耀》对青少年不利,马化腾立马北上亲自进行危机公关,随后腾讯游戏快速出台防沉迷措施,姿态之低、态度之好,完全不复腾讯在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大哥大气势;


而携程呢,在证据确凿下,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介入,仍然报有侥幸心理,不见棺材不掉泪,实则就是对国家法律、对消费者的挑衅与漠视!


4.


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你,此时要思考一个问题:携程到底有多大的依仗,浑然不惧成为全民公敌!


这还得回到携程合并去哪儿网说起。


2015年10月底,二度回归的梁建章率领携程,与去哪儿网进行了48小时的连续谈判,终于达成合并协议。



而从合并的那一刻起,整个行业的格局为之一变,一举扭转了携程此前的不利局面(合并前携程市值一度跌至32亿美元、被剔除出纳斯达克100指数),携程借此获得了在线旅游市场70%的份额,一跃成为行业老大!


到了2016年,中国在线交通预订市场的机票预订业务,携程占35%,去哪儿占20.7%,两者合并后超过了一半,远高于阿里旗下的飞猪。


梁建章率领携程兼并去哪儿的战略目的也很明显——主导行业话语权后,做大营收、利润,拉升股价和市值!


事实也正如梁所构思的那般发展。


今年3月15日,携程公布了2017年全年业绩,2017年携程净营业收入268亿元,同比增长39%;2017年携程股价一度超过60美元/股,整体市值攀上200多亿美金,增长近10倍!


值得注意的是,这还是携程在持续遭遇负面舆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!由此可见,合并垄断后为携程带来的效益有多大!


同时,据接近携程人士称:“消灭竞争之后,携程开启了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方式。”


在利润第一的策略驱动下,携程已经将高价退改签、捆绑销售等违规甚至违反行为当成了常态化业务,与用户进行搏杀,寄希望用各种手段尽量拖延用户发现的时间。


而从历次的投诉事件来看,携程也早已制定了一套被用户发现、举报后的应对措施,核心要素就是依仗平台一家独大的霸权,采取“不承认、甩锅给供应商、道歉却不赔偿、整改后死灰复燃”等组合措施,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下线捆绑销售等灰色业务。


难怪微博大V王志安会直接开骂:“携程,臭不要脸”!



5.


熟悉OTA的人可能会说:“捆绑销售、高价退改签”等是行业普遍现象,其他平台也有类似情况。


但我们要说,行业领头羊的责任,不就是以身作则,进则引领行业创新方向,退则带头消除行业积弊么?


正如马云所说,一家企业的伟大,不是说它的市场份额有多大、经营利润有多高,而是它对行业和社会创造出了怎样的价值!


我们为什么信任OTA?就是因为受够了线下的旅行社、酒店的各种套路、蛮横与无耻!


曾经叫嚣着变革行业风气的携程们,如今也成了一丘之貉,革命者变成了被革命的对象!


携程,你以为你穿上了“互联网”和“上市企业”的马甲,我们就看不到你“鳖样”的本质么!









联系我们

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,我们7*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